今年以來,專項債發行進度明顯較去年偏慢。截至4月23日,地方新增專項債共發行約6544億元,僅占全年新增專項債額度比重(發債進度)17%,遠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對此表示,一方面是以往年度為應對疫情沖擊等特殊因素影響,加大了年初發行規模;另一方面也與地方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冬春季節施工條件、債券市場利率等因素相關。
項目篩選工作已完成
今年地方專項債擬安排3.9萬億元,逾八成的剩余額度蓄勢待發。截至4月19日,共有30個省份和4個計劃單列市披露2024年4月至6月的地方債發行計劃,披露總額共計21805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11656億元,再融資專項債4670億元。
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吳棋瀅認為,今年新增專項債整體發行節奏靠后,這一點可能和前期兩部委集中精力完成增發國債項目審核有關,后續應會有一個落地進度逐步加快的過程。根據各省二季度發債計劃,二季度發行節奏環比一季度將增加5500億元左右,同比去年同期將增加2500億元左右。考慮到財政部審核并下達地方的時滯效應,三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節奏預計將進一步小幅加快。
“新增專項債或大部分在三季度發行,以避免政府債集中供給給資金面造成較大壓力,進而推升政府債券融資成本,也可和去年增發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形成滾動接續的良好局面,避免資金空窗期。”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財政部完成2024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的篩選工作,共篩選通過專項債券項目約3.8萬個、專項債券需求5.9萬億元左右。“我們在提高專項債券項目質量、加強項目前期準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總體看全年發行規模仍然是符合預期的。”王建凡稱。
他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指導地方合理把握專項債券發行節奏,優化政府投資節奏和力度,指導保障重大項目資金需求,提高債券資金使用績效,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投向領域更“新”更廣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各地在提前下達的新增專項債務限額內發行專項債券,主要用于市政建設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社會事業、交通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領域項目建設,發揮了專項債券資金強基礎、補短板、惠民生、擴投資等積極作用。
據了解,今年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優化調整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將更多新能源、新基建、新產業領域納入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引導地方加大對國家級產業園區基礎設施、5G融合應用設施、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普通高校學生宿舍等領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謀劃經濟社會效益明顯、帶動效應強、群眾期盼、早晚要干的重大項目。此外,將保障性住房等領域納入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進一步發揮專項債券撬動作用。
專項債提速將給基建投資帶來支撐。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5%,高于去年全年5.9%的增長水平。
吳棋瀅稱,往后看,二季度起,基建實物工作量預計將逐步形成。三季度至四季度有望見到新增專項債加快發行節奏、特別國債落地,應會對基建投資形成一定的超季節性帶動。
“政策更加注重專項債效率問題。”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認為,在強調合理擴大投向領域及資本金范圍的同時,要求強化負面清單管理、嚴格把好項目融資收益平衡關,并完善額度分配,向項目準備充分、投資效率較高的地區傾斜,避免無效低效投資。
此外,專家認為,未來專項債用作資本金使用范圍繼續增加仍有可能,或涉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糧食能源安全等領域。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