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下房地產工作的重點之一,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進一步推進,對于各地推送給銀行的房地產項目“白名單”,銀行業正在持續跟進,并在近期不斷刷新進度條。整體來看,已放款資金體量相比融資需求仍有一定缺口,相比已批復的資金規模也有一定落差。據了解,整個行業目前在篩選階段比較審慎,雖然開辟了綠色審批通道,但在資產質量方面考察得比較仔細。此外,融資支持從審批到放款也存在時滯效應。
業內人士認為,在加快推進“白名單”落地和合理控制風險方面,銀行業需要取得平衡。市場預期仍需持續改善,增強市場對未來房地產行業去化或資產處置的信心,讓“白名單”項目真正符合“白名單”要求。同時,還需在相關政策方面給予傾斜性支持,降低商業銀行參與的顧慮。
部分馳援資金已到位
自今年1月住房城鄉建設部、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出臺《關于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通知》以來,第一批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迅速推出,并在全國多個城市取得重要進展。
4月以來,多地金融監管部門通報,轄區內“白名單”項目授信和放款規模取得較大突破。例如,金融監管總局廣東監管局日前透露,該局轄內銀行機構已為兩批次“白名單”的245個項目提供授信約737億元,已發放184億元,項目數和授信規模均居全國前列。截至3月末,云南省經銀行確認納入第一批白名單項目60個,已對29個項目新發放貸款22.43億元;湖北已有85個房地產“白名單”項目通過授信審批,信貸金額226.7億元,其中64個項目已獲新發放貸款119.9億元。
從全國來看,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商業銀行對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推送的全部第一批“白名單”項目完成審查,其中審批同意項目數量超過2100個,總金額超過5200億元。
部分銀行對“白名單”項目的“精準灌溉”得以推進。例如,中信銀行4月25日表示,截至目前,全國17個城市通過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正式向中信銀行推送第一批白名單項目24個,該行批復金額超70億元,放款金額超30億元,全部按照工程進度“應放盡放”。4月10日,浙商銀行表示,該行已落地第一批次“白名單”主辦項目30個,新發放融資超30億元、新批復授信超100億元。光大銀行日前表示,共審批通過53個首批“白名單”項目,在全國37個城市實現貸款投放,合計授信超234億元。
部分房企也透露了在獲得融資支持方面的進展,在建項目流動性壓力有所緩解。例如,旭輝集團日前表示,在全國的68個項目已入圍“白名單”,其中大部分項目已開始積極對接融資需求。其中15個項目已通過調整還款節點、降低利息、置換現有融資等方式,從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等獲得了融資支持。
仍有實際授信投放困難
對于“白名單”項目,多位銀行業人士表示,行業較為普遍的做法是,總行成立專門團隊,負責對接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并推出相關工作方案、授信盡職免責細則等配套政策,建立專項審批通道等。部分銀行還強調指導分行對于“白名單”內的、符合授信條件的項目抓落實,推進流程進度。不過,整體來看,銀行“敢貸、愿貸”的積極性總體有待提高。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表示:“目前市場對整個房地產行業的態度仍偏審慎,存量隱患問題較多,銷售端困境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未來還款來源難以保證且估值變得比以前更加困難,穩定性也更差,導致對‘白名單’項目的新增融資總體缺少市場化動力。”
“從相關利益方看,‘白名單’項目的認定方并非銀行自身,且‘白名單’項目質量參差不齊,這使得雙方對‘白名單’項目的質量很難達成一致。從銀行內部看,激勵不夠,在盡職免責方面很難具化到‘白名單’項目,內部各相關部門之間也評價不一。從外部看,在資產質量、還款方式設定以及政策性資金支持等方面尚缺乏配合手段,還款來源及資產處置等方面也沒有得到相應保障,政策層面給予的激勵措施不夠。”任濤說。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地方銀行在辦理這個業務的時候,是要看總行的額度的,有時候總行的額度會跟地方的融資協調機制下的需求不匹配。即便能匹配上,畢竟要總行審批,要走很多流程。資金到達項目的速度就變慢了。”
“銷售市場還沒有明顯改善,金融機構會結合市場形勢,從比較審慎的角度推動這種融資,行業會有些偏保守的做法。”嚴躍進表示,整體來看,房企對資金的渴求還是比較強烈的。
多家房企透露,“白名單”項目累計授信額度在公司整體經營中占比較小。從整體市場情況看,已放款資金體量相比融資需求仍有較大缺口,相比已批復的資金規模也有一定落差。
雖然“白名單”在不斷拉長,但部分“出險”房企因資產多處于抵押狀態,一些項目還未能被納入現有的“白名單”,而這部分項目仍有較強的資金需求。
加快進度條需破解堵點
在“白名單”項目貸款落地過程中,業內人士呼吁,各方需要同向發力,減少一些障礙和堵點,共促房地產市場穩定。
業內人士建議,在“白名單”準入上,還需嚴格審查企業資質和項目背景,確保項目資質“達標”,并加強與銀行的溝通,充分協商達成共識。
在加快推進“白名單”落地和合理控制風險之間,還需要取得平衡。
任濤認為,在推送“白名單”項目的基礎上,提升銀行對“白名單”項目的市場化篩選甄別能力,力求發揮擬新增授信行的能動性,將風險降至最低;在主辦行的基礎上,盡量發揮銀團貸款優勢,通過發揮各參與行的積極性,降低單家銀行的授信風險,提高單家銀行的積極性;關注推送部門及各相關利益方在篩選“白名單”項目中出現的道德風險或逆向選擇問題,盡量在前端將“白名單”項目的相關風險降至最低,為后續銀行介入“白名單”項目掃清障礙。
“需要持續改善市場預期,增強市場對未來房地產行業去化或資產處置的信心,降低市場參與者的顧慮;不斷擠水分、提高項目質量,讓‘白名單’項目真正符合‘白名單’的要求,避免一些問題項目混進‘白名單’項目;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明確盡職免責要求,并在資產質量、還款方式設定等方面給予傾斜性政策支持。”任濤說。
5200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商業銀行對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推送的全部第一批“白名單”項目完成審查,其中審批同意項目數量超過2100個,總金額超過5200億元。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