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宣紙鋪展開來
一筆一畫勾勒著千年來的盛世繁華
清澗地處黃土高原腹地,黃河秦晉峽谷西岸
是《沁園春?雪》的誕生地
當代著名作家路遙的故鄉
這是一座鐘靈毓秀的文化古城
一方記載傳奇的紅色熱土
也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多嬌之城
攤開光陰的卷軸
這里有九曲黃河的奔騰
黃土高原的厚重、市廛煙火的氤氳
山水與人文交相輝映
莊嚴與空靈彼此交替
共同描繪了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在世間的更迭中讓人慨嘆不已
01
守歷史根脈,植文化底蘊
文明的長卷在這里斗耀星陳,文字的面孔在這里歸章制序。清澗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燦爛的農耕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河文化和殷商鬼方都城文化,多元文化的滋養為這座城市增添了幾分厚重與神秘。
李家崖遺址是首座在北方長城帶地區發現的商周時期的古城遺址,帶著千年前神秘部族的“鬼方文化”與人們重逢。古老的城址上交疊著千年的文化烙印,泥土的顏色和剝落的紋路,啟示著人們尋幽探索。
人生影視城作為一個時代精神風貌的記錄和再現,蘊藏著這座城市更新迭代的故事。縱橫交錯的街巷,鱗比櫛次的商鋪,此起彼伏的吆喝聲……這里的一切都染著回憶的墨香,氤氳出80年代的生活光景,承載著人們對舊時光的懷想。
一座書苑,定格著時代風華;一座紀念館,記錄著人生萬象;一位作家,用文字演奏生命的交響。路遙書苑以路遙文學作品為主線,集中展示了路遙筆下的文學世界。路遙紀念館用文字繪出人間百態,用文字記錄時代影像,是清澗獨樹一幟的文化地標。
歲月崢嶸,山河依舊。韶華之中仍掩蓋著烽煙戰火留存的氣息,清澗的紅色記憶在被時光挽留的舊址上歷歷而現。從經典的紅色印記中,觸摸歷史溫度,追憶烽火歲月。
1936年2月,毛主席率中央機關在高杰村鎮袁家溝村生活、戰斗了16個晝夜,發表了著名的《東征宣言》。1947年3月,黨中央轉戰陜北,在清澗召開了影響深遠的“棗林則溝會議”,在中華民族解放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02
山水人文色,秀色天地間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廣袤的神州大地上,奔涌著一個不朽的傳奇。黃河以其綿延千里不絕之勢,塑造了蔚為壯觀的自然風光,似一曲激昂澎湃的交響,響徹在黃土高原上。
一路奔騰的黃河,在清澗這塊土地上猛然掉頭,造就出曲折柔美、磅礴大氣的太極圣境,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灣。磅礴的氣勢、澎湃的河流賦予河口所向披靡之勢。
魚兒峁頭枕無定,尾蕩遠山,游弋在一片雪白中,盡顯大氣磅礴與婉約秀美并存的獨特韻味。山峁溝壑在雪的映襯下勾勒出更加立體生動的線條,仿佛大地的藝術肌理,每一寸都訴說著冬日的靜謐與神奇。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登上藏雪樓極目遠眺,一望無際的白色世界,演繹出震撼的山河奇景。
03
品民俗之韻,享非遺之趣
清澗是“道情戲曲”的故鄉,濃厚的鄉土氣息、熟悉的唱腔曲調,道情將生活中的故事娓娓道來,滋養著清澗人心中熾熱的鄉愁記憶與無限的人文情懷。
響環叮鈴悅耳,傘蓋云翳飄動,傘頭秧歌是清澗人民喜聞樂見的一項古老的民間舞蹈藝術。逢年過節,身穿羊皮襖,頭裹白毛巾,手持一把花傘的傘頭用歌與舞的形式帶領和指揮秧歌隊或就地打開場子,或串門走戶預祝吉慶幸福,氣勢粗獷豪放,規模宏偉壯觀。
清澗,因一條河而得名,又因一塊石板而聞名。清澗石板表面平整、色澤青藍、紋理清晰、質地堅硬,從日常的生產生活用品到精美的藝術品,石板在清澗人的手中變得格外生動,形成了千姿百態的文化景觀。
04
食人間煙火,品生活百味
天地遼闊,四時有景,美食的故事指引著人們在一炊一飯之間,感受大千世界的旖旎風光,感受世間百態的絢麗多彩。
煎餅狀若朗夜之圓月,輕薄似蟬翼,搭配精心調配的醬汁,美食的靈魂瞬間得到升華;清澗韭盒口感豐富,面食與韭菜的碰撞融合,滋養出獨一無二的城市風味。
馥郁的麥香從烙餅里溢出,油脂的醇香與面餅的清香層疊交織,在小巷深處蔓延開來,牽引著每一位游子歸家的思緒。聞名遐邇的清澗粉條,是從歲月中凝練而成的風味,每一種材料、每一道工序都寄托著清澗人內斂沉穩的思維情感。
黃土蒼茫,高原肅立
千年歷史古城,文脈綿長,悠悠回響
萬仞橫亙,蒼勁雄渾
莽莽黃河奔騰,鑒映群形,潤生萬物
溯古度今,尋脈而往
在踏古尋蹤中品味歷史悠久的燦爛文化之美
在探奇攬勝中
領略鐘靈毓秀的山水畫卷之美
在采風問俗中
感受淳樸熱情的民俗風情之美
在紅色熱土中
體悟不畏艱險的精神境界之美